瞄准非标资产交易这一生意的,早已不限于30家区域型金融资产交易中心。 如果说2011年成立的陆金所是互联网金融业涉足金融资产交易的先行军,那么2014年异军突起的招财宝(阿里体系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网金社(浙江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阿里入股设立)几乎可以说是阿里系对这一商业模式的推崇。
“网贷纳入监管及相关配套制度的相继出台,对于网贷行业的未来发展预期产生积极的影响,国家的监管尚未进入实质监管阶段,因此,但从10月份网贷行业的成交量来看,其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对网贷监管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还有待继续观察。”钱多多行业研究员分析认为。
网贷监管新政出台已两月有余,监管正逐渐明朗,而困扰行业的借款限额问题也有一些sbobet网址的解决方案。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限额转型问题是不少平台关注的焦点,北京网贷协会联合创始会员企业正搭建交易信息平台,以解决借贷的限额问题。
虽然网贷监管细则已出,但整个行业仍在持续增长中。11月1日,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016年10月月报》(以下简称《10月月报》)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底,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为29650.33亿元,第三个万亿已经近在咫尺。
在互联网金融监管重拳不断落地的过程中,消费金融成为一大风口,这其中汽车金融这一垂直细分领域变为新的蓝海。越来越多的互金公司盯上汽车金融市场,日前神州闪贷在各地落子,主要做二手车抵押贷款。从整个汽车金融领域来看,目前瓜子二手车、神州等互联网平台以及一些p2p平台都在布局汽车金融领域。
10月28日,2016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互联网金融分论坛在京举办,本届论坛以“全球金融业发展新格局:创新、跨界与融合”为主题,论坛邀请金融监管机构领导、金融领域知名学者深入分析全局性议题,全面展望金融监管、金融稳定、金融创新、金融发展等方面,共同探寻全球金融业改革新路径。
10月27日,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计葵生在第二届普惠金融cro全球峰会上表示,未来中国将有机会引领全球互联网金融发展。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已经融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低成本、非抵押和便捷的融资模式,丰富了金融市场的层次和产品,有助于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决策部署,打击和整治违法违规行为,鼓励和保护互联网金融创新,日前,扬州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发布,p2p网络借贷平台、各类交易场所专项整治及民间投融资机构专项调查是这次专项整治的重点。 哪些内容与扬州投资人息息相关?哪些“高压线”碰不得?一起来看看。
针对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频频出现的诈骗、跑路等乱象,中国官方于近期实施了十分严格的管控,记者观察到,正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始谋求“集团化”“综合化”的转型。 除了诞生于电商平台、人们已耳熟能详的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苏宁金融等,一些具备一定规模的创业企业也开始改变构架,走上集团化之路。
据新华社报道,三季度我国p2p网贷行业平台数量加速下降。统计数据显示,随着网贷行业监管规定出台和相关整治工作开展,第三季度网贷平台数量加速下降。市场人士表示,网贷平台选择以主动停业或转型等方式退出已成趋势,主动清盘退出的平台将继续增多,监管办法的影响已初步显现。
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不少美国大银行不再寻求线下网点的扩张,而纷纷采取收缩战略,转向移动化布局。据美国财经媒体《商业内幕》报道,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已总计关闭389家支行。传统银行将把更多资源投入到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移动化运营上。
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并购**。近日,唯品会、小米、恒大、美的等财大气粗的明星企业都通过收购的方式将支付牌照纳入囊中,尤以互联网支付业务类型最热。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互联网支付企业可能不超过20家。 今年8月央行宣布不再批设支付机构后,现有的267张支付牌照便成为稀缺资源。由于禁止买卖支付牌照,新公司若要进军支付领域,只能通过收购原持牌公司。
“我都快疯了。今年6月份以来,我们已与几家银行商谈过资金存管的事儿,可是,像我们这样名气不大的平台,银行不愿意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真是急死人啊!”一家p2p平台的负责人向记者抱怨说,言语中尽显无奈与焦躁。
10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对p2p网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等领域进行集中整治,网络借贷平台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发放贷款,不得非法集资;股权众筹平台不得不得“明股实债”或变相乱集资。并要求明年3月底前完成整治工作。
曾几何时,上市公司将p2p平台视为香饽饽,纷纷“牵手”网贷平台,甚至跨界布局p2p行业。 然而,这番“甜蜜”的光景在今年却变了模样。相关数据显示,曾经布局p2p行业今年却又退出的上市公司共有7家,分别为红星美凯龙、盛达矿业、东方金钰、新纶科技和天源迪科、匹凸匹以及高鸿股份。对于“分手”的原因,业内人士表示,“退出多为受政策影响,优化资产结构及资源配置,突出主业等原因。”